|
寮步豆酱一直沿袭传统的农家作坊工艺,不搞机械化、化学化的做酱方法,所以才会有耐人寻味的味道。 |
|
妇女拿着木棍捣烂黄豆,使之与米酒等混合。 |
|
豆酱享受“日光浴”长达三个月。 |
|
过百个大瓦缸放在露天的厂区。 |
|
晒好的黄豆粒软绵绵,咸香无比。 |
寮步一向以生产豆酱闻名,但却鲜见在市场或者超市,这让寮步豆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。原来寮步人制作出的豆酱、豆豉等佐料,是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打造的,以黄豆加工,用酒,粗盐发酵,靠晒着天然的日光浴而成,制作的每一道过程都是极其讲究。
■坊间绘
酱料可让菜式美味指数倍增
在寮步不少酒楼或食肆中,都会吃到用豆酱打造的菜式,例如豆酱蒸花腩,豆酱沙姜焖排骨,豆酱焗鲤鱼等等。酱料可谓是让菜式美味指数倍增的“功神”,同样的原料下,要分出菜肴味道的高下,那就为“酱”是问。不能不赞叹寮步的豆酱,确实有点与众不同的味道,咸淡适宜,而且还略带鲜甜,东莞菜一向以味道较浓和偏甜著称,这豆酱刚好适应了这种味道,而且还特别地浓香,具画龙点睛之效,让家常小菜也分外野味,用豆酱汁来拌饭吃,更是欲罢不能。
询问酒楼师傅,得知豆酱乃是寮步镇的土特产,寮步人做菜也喜欢用豆酱。但奇怪的是,在普通市场或超市里,却鲜见寮步豆酱的踪影。寮步豆酱竟然是隐藏在民间中的美食,它们从哪里来的呢?
搜食记
过百个大瓦缸蔚为壮观
通过多方联系,我终于访寻到寮步镇唯一一家沿用传统工艺生产豆酱、豉油的寮步美味副食厂,看到了声名在外而又披着神秘“面纱”的寮步豆酱的制作过程。
豆酱厂位于寮步泉塘大蚬地村的村尾,一进露天厂区,就见到过百个古代作坊中的大瓦缸,一个个整齐排列着,盖黑色斗笠,晒着日光浴。瓦缸里的就是豆酱,不同行列的瓦缸装载着不同日照时间的豆酱。揭开一个日照了三个多月的瓦缸斗笠,顿时,一阵浓郁的豆酱香扑鼻而来,此缸的豆酱刚刚“修行完毕”,皆因其色泽已变成了金黄色,表明已是成品。捞一把酱在手,黄豆粒软绵绵,舔一点入舌尖,咸香无比。
沿袭传统的农家作坊工艺
花甲之年的陈叔,是豆酱厂的厂长,自1975年起他就在豆酱厂上班。1975年前,这间豆酱厂是由供销社管理的,1975年由寮步镇政府收回管理,厂名是叫寮步副食厂,当时陈叔在工厂里当一名制作豆酱的师傅。1994年,寮步副食厂脱离政府,由个人承包,陈叔把厂承包下来了,并改名为寮步美食副食厂。几十年下来,豆酱厂依然沿用着最传统、最天然的做酱工艺,靠天然的阳光去晒制豆酱。
陈叔说,他们一直沿袭传统的农家作坊工艺,不搞机械化、化学化的做酱方法,从洗黄豆到做成豆酱都是纯手工化的,所以才会有耐人寻味的味道。这种味道是现代化工艺所不能替代的,他们并不打算改变现有的传统工艺,会一直坚持。
坚守传统产量不高面临困境
由于坚守传统,豆酱厂也面临很多困境,由于其简陋的设备和各种利用纯天然的加工手法,致使豆酱的产量不太高,生产周期长,豆酱没有自己统一的市场。另外,由于寮步豆酱中没有加入任何副食品的防腐剂、保鲜剂,所以保质期有限,在大的市场和超市都没有销售。陈叔说,他们的豆酱、豉油、面酱主要供给酒楼、食肆作调味酱,销量较稳定,并没有在市场上架。但他们的豆酱在东莞各地都很出名,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,一次带走十瓶八瓶。
番外篇
豉油面豉的制作
豉油的做法大致与豆酱相同,不同的是要加入一定比例和盐度的盐水。豉油照“日光浴”的时间更长,起码得半年以上。打开斗笠,看到黄豆酱粒铺在缸面,豉油隐藏在下面,所以要用管子把豉油从底部抽取出来。刚晒好的豉油,其最表面的一层是特别与众不同的,颜色呈现深红色,而不是黑色的,它的味道不咸,反而是甜鲜的。陈叔说,这层豉油会特别地勺起来,这是用来加工腊肠的。
豉油有生抽和老抽之分,其实老抽就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,把榨制的酱油再暴晒2至3个月,经沉淀过滤即为老抽酱油,其颜色比生抽更深,味道也更浓郁。而面酱与豆酱区别的是,它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了面粉。
制作解密
陈叔说,原料很重要,豆酱,生抽,老抽,面豉豆是用黄豆制成的,所以黄豆的质量直接影响酱料的品质。陈叔介绍,他们是选用黑龙江的东北黄豆,那里的黄豆颗粒饱满,蛋白质含量高,豆皮薄有光泽,干净,少杂质,是用来酿制酱料的上品。
1煮豆 使豆饱满
经过筛选,水洗后,工人把豆放到特制的大镬里浸煮,经过浸煮的黄豆完全吸收水分,显得特别饱满。煮豆的目的是使大豆里的蛋白质适度变性而易于水解。
2制曲 米曲霉起作用
蒸煮后的黄豆要经过自然风干,然后送入一阴暗的密室中,倒在簸箕上,进行“制曲”过程。简单来说,这是一道化学过程,目的是让黄豆发霉。陈叔说,黄豆不发霉就制不了酱。这其实是让黄豆搀合着一种叫米曲霉的东西,通过米曲霉在曲料上的生产繁殖,取得面酱在酿造中所需要的各种酶。让黄豆在制曲室内“发霉”的时间大约需要十几天。发了霉的黄豆凝结成块状,呈现灰色。接着就是在洗豆池内把发霉的黄豆洗净。
3混酱 发酵时间约48小时
把洗净的黄豆倒入一个个瓦缸中,按照适当的比例倒入米酒、粗盐,与黄豆混合在一起发酵。这工序最费人力,工场内的妇女都得拿着一根又长又粗的木棍,用力地把缸中的黄豆捣烂,并使之与米酒、粗盐充分混合一起,然后盖上盖子,让三者在里面腌制发酵。发酵的时间约要48小时。
4晒日光 涂上沥青保护
经过发酵两天的豆酱半成品会被倒入更大一点的,放置在太阳底下的瓦瓮中,然后盖上竹子编织成圆锥形的斗笠盖子。盖子表面还涂上一层厚厚的、黑色的沥青。陈叔说,这沥青“帽子”可让瓦缸中的豆酱不受风雨侵袭,而且可以吸收阳光的热量。“日光浴”长达三个月,气温最好达30摄氏度以上。豆酱鲜味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进行复杂分解后生成氨基酸,部分水解成鸟苷酸和肌苷酸,蛋白质含量高的黄豆制成的面酱分外鲜美醇厚。瓦缸内的豆酱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变化着,从暗黄色,逐渐变成金黄色。“修行”成金黄色的豆酱就是成品了。